第457章:李世民的刚柔-《壮哉大唐少年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做好这件事,朕请你们两个小家伙喝酒,咱们一醉方休、不醉不归。”李世民整理了李承乾有些松散的对襟,笑着承诺道。

    “好!儿臣这就就去将咱们的大功臣接回来。”李承乾也笑了,他知道李世民指的另外一人是谁。

    纵观史上李承乾之一生,可以看到李世民虽然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,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,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,细心栽培耐心教导,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,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。

    李承乾不足6岁时,唐太宗便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6德明教导他;李承乾12岁时,唐太宗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;在李承乾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,李世民煞费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,甚至一听说有人猜测李承乾的储位不稳,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;哪怕后来承乾犯下了谋逆这等滔天大罪,唐太宗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,甚至在改立太子时满心都在为自己的这三个爱子做打算。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李承乾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。而李世民对这个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爱子的离世究竟有多悲痛,流传下来的说法已经很难知晓了,但是据说就在承乾去世后的这一年,唐太宗写下了一《秋日即目》:

    爽气浮丹阙,秋光澹紫宫。

    衣碎荷疏影,花明菊点丛。

    袍轻低草露,盖侧舞松风。

    散岫飘云叶,迷路飞烟鸿。

    砌冷兰凋佩,闺寒树陨桐。

    别鹤栖琴里,离猿啼峡中。

    落野飞星箭,弦虚半月弓。

    芳菲夕雾起,暮色满房栊。

    无论是惟见秋菊点缀花丛的寂寞冷清,还是别鹤、离猿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,无不在暗示着李世民对已离开人世的爱子的深深思念。只是李承乾已逝,曾经备受万众瞩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。

    李承乾之变之死,李世民却又有着太多的责任,作为一个父亲,他对爱子们一视同仁不错,可他除了父亲这重身份,还是一个皇帝,皇权是独一无二、是唯我独尊的存在,对于这个位置,不动心的又有多少人呢?最终,他的一视同仁让其他儿子会错了意,让李承乾误以为自己地位难保,也让李泰、李恪对太子之位起了冲锋号,使得兄弟离心离德、渐行渐远,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再一次上演,虽无玄武门之变之血腥,可却也差不到哪里去,想必那个时候的李世民,也终于明白李渊当时的心境了吧。

    而现在,有了秦风明里暗里的提醒,以及父子“将相和”后,李渊毫不言讳的直接警告,让李世民蓦然惊出了一冷汗,一直关心国家大事,而忽略了孩子们教育的他才现,自己正一步步的把儿子们推向难以回头的深渊。

    好在亡羊补牢,尤未为晚!

    李世民已经开始补救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