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9章:房谋杜断-《壮哉大唐少年郎》
第(3/3)页
高句丽之事,是对外谋略,故而他只请了房杜二人,并没有将魏征算在内。显然是担心以魏征那仁道主义的思想,非但帮不上忙,反而给他们添麻烦。
待房谋杜断抵达甘露殿,李世民将秦风之策毫不隐瞒的说了出来,房玄龄、杜如晦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绝世人物,听李世民一解释,隐隐约约中也以猜透了秦风的用意,各自眼前一亮。
“此计甚妙”房玄龄上前一步,激动得道:“我大唐国力不足,无法持续作战,若强而战之,结果与前朝无异。陛下,小秦将军此计无疑是最适合当下的大唐。用小股义士骚扰高句丽,让高句丽无法生产,使得他们人人自危、相互怀疑,如此一来,高句丽将无法安心展,为我大唐今后彻底解决这个宿敌提供了帮助,高句丽国小民寡,实力本就不如大唐,再经小秦将军与义士的破坏,他们未来的日子可想而知,此消彼长之下,解决高句丽是轻而易举之事。高句丽为了查获义士的下落,对毫无军纪可方的士兵肯定会格外的纵容,这兵祸一起,定然会弄得民怨四起,恨不能有人早早取而代之,等我大唐攻克高句丽。但只需让他们深深的感受到陛下待他们远胜他们任何一个君王,自然是民心所向,无往不利。”
李世民也是一脸兴奋,以他的才智,不难判断,秦风之策确实可行,成功率还是极大的。他似乎已经看到,自己所知道的国家只有大唐百姓的前景。
杜如晦是三人中表现的最为冷静的一个,提醒道:“此计可行,但必须把大唐置身于事外,必须做到高句丽即便怀疑出找不出证据,毕竟,高句丽的使节也在长安,对于是俯称臣了的,若让其他友邦知道大唐如此处心积虑的对付臣服了的国家,于我大唐名声不利。”
房玄龄也接口道:“陛下,克明顾虑得即是。”
“无妨,秦风与朕讨要了五千苗疆籍士兵。虽同是炎黄子孙,可苗人与汉人之长相还是有所差异的。”
杜如晦赞道:“连这细微之处都想到了,小秦大将军心细如尘,臣便放心了。”
见左膀右臂没有意见。
李世民没有任何犹豫,事情也如此定下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