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尽忠见最为屈辱的第三条去掉了,这才长出一口气,他也知唐朝做了让步,不会再割让利益,那么也只能自己让步了,李尽忠指示使者接受李贞的条件,只是这样一来,契丹多年累积的财物大多给了唐朝,李尽忠只能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。 大唐与契丹的谈判使者在谈判桌上唇枪舌战,最终因为大唐占据着战略上的绝对优势,契丹使者败下阵来,与大唐签订了《九原条约》。 条约规定,契丹可以保留营州外原有的祖居游牧之地,但除此之外,契丹占领的漠南土地全部归还大唐,契丹赔款大唐一万万五千五百万贯,之所以少五百万贯,是因为契丹使者在谈判后被九原的百姓暴打了一顿,出于面子上过意不去,大唐减免了五百万贯赔款。 这也使得契丹使者虽然被打得浑身是伤,但却高兴至极。 由于契丹根本无法拿出这么多的钱来,所以双方采用了一种极为开创性的办法,那就是契丹将这一万万五千五百万贯分为十年付清,不过要加付唐朝的利息,这样一来,契丹在十年之内要付给唐朝三万万贯。 这样一来,大唐就占了大便宜,每年都可以得到契丹三千万贯的赔款,而契丹也可以有喘息的机会,不至于一下子被掏空,给了契丹以缓冲的机会。 双方约定为兄弟之国,大唐为兄,契丹为弟,至此,大唐与契丹划定了边界,在所有人看来,这一纸协约可以保证大唐与契丹六十年的和平,这对双方的百姓是有着极大好处的。 《九原条约》是大唐对外签署的第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条约,虽说当年李世民与契丹达成了白马之约,但那只是口头约定而已,并没有落到纸面上,《九原条约》是大唐第一个落到纸面上的条约,契丹可汗李尽忠与大唐皇帝李贞都在条约上签定画押,表示两国要永远和平,不再战争。 消息传来,举国同庆,毫无疑问,《九原条约》并不是一个平等条约,在这个条约中,大唐占了大便宜,但这就是现实,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公理可言,落后就要挨打,弱小就要被欺辱,大唐是靠自己的实力得到的好处,契丹也只能自认倒霉。 条约签署之后,长安和洛阳等地百姓组织了巨大的庆祝活动,一时之间,大唐威镇四方,李贞声望如日中天! 而契丹在条约签订之后,由于每年要交给大唐大量的财物,再加上孙万荣的反叛,实力日益削弱,对大唐再也构不成威胁。 条约签订之后,杜正伦就问李贞,现在契丹如此虚弱,为什么不一举灭了契丹。 李贞对杜正伦说道:“大唐现在主要的精力要放在经济建设上,提升自己的实力,这一段时间,大唐打六诏,败吐蕃,夺吐谷浑,占南越,现在又打败了契丹,虽然都取得了胜利,但是也让大唐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消耗,再这样打下去,不用外敌入侵,大唐自己就要垮了。 所以,既然四周的胡人已臣服,先休整一下也好,否则大唐在契丹与吐蕃两线作战,对国力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,契丹这里一平定,只需全力支持薛丁山与吐蕃之战就好。” 第(2/3)页